我即世界,世界即我(?)

less than 1 minute read

Published:

由唯我论悖论推导出的意识本体模型

唯我论的另一个视角 (2/2)


📝 观点澄清说明:
本篇内容并不代表我本人真实而终极的世界观,
它只是从上一篇唯我论悖论逻辑中自然延伸出的设想与探索。 这是一场哲学推演,是一次心灵练习,而不是一个宣言。


📍引言:从“我是否唯一存在”,到“我就是存在本身”

简单回顾前一篇博客中的悖论思路,引出这篇的主旨:

在上一篇博客中,我试图挑战唯我论(Solipsism)这一命题,提出了一个悖论:
如果世界是我的幻觉,那这个幻觉的生成系统由谁维护?
如果它是一个“他者”,那就违背了“我唯一存在”的前提。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完全抛弃“外部生成”这个概念,
转而承认一个更激进的前提:意识本身就是一切的源头。

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:这个观点并不是传统唯我论或唯心主义的“意识投射世界”那种模式。
我并不是说“我感知世界,所以世界存在”,而是提出一个更彻底的设定:
根本不存在“我”与“世界”的区分——所有所谓的外部,都是“我”本身。
我不是世界的观察者,不是投射者,我就是世界本身。


🧠 Part 1:推导路径回顾

  • 唯我论最核心的命题:“只有我拥有真正意识”;
  • 产生的悖论:幻觉系统的存在是否暗示“他者”的意识?
  • 分析逻辑矛盾:
    • 外部模拟者 = 意识存在 → 否定唯我论;
    • 非意识生成系统 → 缺乏动机与机制维持幻觉 → 不可解释。

🧩 所以,我提出了一个极限设定——


✨ Part 2:提出“我即世界”的模型

“整个世界不是被模拟给我看,
也不是从我意识中投射出来,
而是我本体的自然展开。”

  • 意识不再是感知系统,而是构造本体;
  • 这个模型并非“意识投射世界”的二元结构,而是完全的非二元合一结构
  • “我”不再是一个个体意识或旁观者,而是唯一的觉知本体,世界即是“我”的流动形态。

📚 类比参考:

  • 笛卡尔“我思故我在”的意识超越版
  • 非二元唯心论与本体一元论结合的模型

🔁 Part 3:意识的不可质疑性 = 世界的起点

“我的意识无法被进一步解释,
它是逻辑和存在的前提。”

  • 世界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,就像意识的存在无法被进一步溯源;
  • 意识不是偶然,不是构造,不是被赐予,它是一个无需证明的公理
  • 所以“我即世界”不仅是解决悖论的方式,更是对存在本身一次终极宣告。

注:
本模型看似与唯我论相似,但实则不同。
它不是一种“我内在构造世界”的二元模型,
而是一个非二元、无他者、我即万有的意识本体设定
没有投影,没有观众,没有他方——
只有存在,而我就是存在的展开。


🧩 后记

说实话,如果我把这个观点大声喊在街头,
八成会被人说这人疯了,或者说我开了个意识邪教(笑)。

但哲学本来就是这样——
用看似离谱的设想,去追问最原始的问题。

“我不知道世界为何存在,但既然我在问这个问题,也许我就是那个答案的一部分。”